返回
列表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是第一時間被救起的10歲學生娃;2017年“8?8”九寨溝地震中,他是第一時間參與搶險的志愿者;2022年“9·5”瀘定地震中,他是第一時間搶在前的沖鋒員。搶險救災期間剛滿24周歲的他,親歷三次地震,從“被救者”到“志愿者”再到“沖鋒者”,他始終懷揣著一顆感恩懷德之心,用實際行動將大愛延續(xù),將溫暖傳遞。
從“被救”到“施救”
他感恩懷德日夜堅守
“派我!我去!”在得知指揮部對瀘石高速TJ5項目部搶險任務的部署時,交建隧道公司瀘石高速TJ5項目部工程科職員、搶險突擊隊隊員林萬平自告奮勇回應到,作為家里的第三代筑路人,這次不為別的,只因為記憶中抹不去的刺耳警報聲、螺旋槳轟鳴聲和滿眼的迷彩軍綠……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時,10歲的他正在震中汶川讀小學,任課老師第一時間護住了他和另一個同學,自己卻被倒塌的墻壁砸得頭破血流。后來,穿迷彩的軍人叔叔用直升機將他和其他小伙伴平安轉運至臨時安置點,還一直溫柔而堅定地安慰他們:“孩子別怕,我們來了。”
2017年“8·8”九寨溝地震時,林萬平剛高三畢業(yè),正在位于九寨溝縣永樂鎮(zhèn)的家中計劃一場畢業(yè)旅行。地震發(fā)生后,爸爸帶他一起火速報名志愿者,前往景區(qū)內重災區(qū)神仙池,協(xié)助疏導交通、疏散撤離、設置警示標志等。三天里,他和爸爸一次次為受傷群眾及時處理傷口、協(xié)助轉運傷員,忙前跑后分發(fā)物資,耐心安撫被困者情緒,林萬平默默看在眼里,卻暗暗埋下一顆種子在心里。
“這次,換我來!”
他用點滴行動延續(xù)無疆大愛
在聯(lián)合村大橋搶險中,他沖鋒一線,配合現(xiàn)場調度機械設備,負責觀察搶險作業(yè)周圍邊坡情況,一有險情立即通知人員撤離?!邦^兩天現(xiàn)場余震不斷,又下了雨,‘觀察哨’的崗位太重要了,我一秒鐘都不敢松懈,只有盡量不喝水。晚上回到帳篷才發(fā)現(xiàn),臉曬傷了,火辣辣的?!盨217省道得妥鎮(zhèn)兩岔河大橋至在建中的得妥隧道近三公里路段,10天之內共出現(xiàn)60余次、近140處垮塌,嚴重影響救援進度。白天,突擊搶險隊伍里總能看見林萬平的身影,保通搶通就是他的“第一要務”;夜里,他又常常冒雨巡查,觀測周圍環(huán)境,排除隱患風險成了他的“規(guī)定動作”。
瀘石高速TJ5標段內海螺溝綜合體所在地作為此次地震各方救援力量的“中轉站”,承擔了流轉物資、保障后勤的重要作用。每批物資到達后,只要林萬平在后場,都會主動協(xié)助物資接收、卸貨、搬運、存儲和發(fā)放等工作。截至目前,該點位共接收生活用品類、應急搶險類、醫(yī)藥類、防疫類物資超12000件,為一線搶險救援人員送達盒飯4000余份,協(xié)助搭建帳篷110余頂,充分發(fā)揮了“大后方”的堅強后盾作用。想到自己經手轉運的物資可以幫助到很多人,林萬平憨厚地笑了。
第三代建設者
他接力續(xù)寫筑路“新篇章”
林萬平的爺爺從20歲起就扎根川西,修路一干就是一輩子;林萬平的父親也常年奉獻在阿壩州筑路崗位上,至今未退休;林萬平算是個不折不扣的“路三代”。參建瀘石高速公路,正是因為他從小耳濡目染,盼望長大后能像父輩那樣為四川交通建設出一份力。“汶川地震中,我們一家都接受了許多幫助;九寨溝地震志愿者的經歷,也讓我真切體會到災難面前守望相助的重要意義。我只想用實際行動向曾經救過我的人民英雄們致敬,想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告訴身邊人,曾經那個被救少年,如今也有能力幫助別人了。只要有需要,我第一個上!”24歲的林萬平,那個曾在地震中被救的少年,如今正懷揣一顆赤誠的奉獻之心,在搶險一線默默發(fā)揮著自己的光和熱。